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文化藝術> 北美雲來集講壇 畫說人間菩薩

文化藝術

字級

北美雲來集講壇 畫說人間菩薩

【人間社 方伶文 科羅拉多報導】 2023-03-28
北美雲來集講壇3月26日邀請佛光緣美術館全球巡展畫家王卉娟暢談畫作「畫說人間菩薩」,線上講壇吸引1021人參與聆聽。其中分享「菩薩您在哪裡?」、「千年不捨的包袱」、「童子拜觀音」、「向左走向右走」、「八仙過海」作畫過程,帶領線上聽者畫遊藝術法海。

旅居墨爾本台灣畫家曁建築博士王卉娟,以一場線上導覽方式,分享繪畫是用來與自己交流的一個渠道,同時也是紀錄生活,並藉此提升生命智慧,才是繪畫人間菩薩最重要的核心價值。創作間自我對話、自我探索,將傳統的佛教美學與當代生活結合,平面畫作注入心靈饗宴,畫作述說菩薩道精神。

王卉娟打破墨守成規傳統畫法,把當今現世可取得的日常生活素材放入,帶給耳目一新的感覺,將佛法以另一種層面結合在一起,增添反思對話而能有更多的啟發。「菩薩您在哪裡」從繪畫中來思惟六度波羅蜜,思考菩薩就存在我們的身邊。

「千年不捨的包袱」是畫展宣傳圖冊封面,菩薩手持蓮花與眾生手持名牌包,差異在菩薩持清淨蓮,對比眾生持名牌包,放不下富貴名利包袱,千萬年都捨不下的包袱。「向左走向右走」代表人生總有會選擇困惑之時,要不忘初心、無怨無悔。王卉娟再說明,「八仙過海」八仙過什麼海?要怎麼度海呢?是則意謂著一步一腳紮實把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做好,就是一種度海,東海就是人人使用的行事曆。

林艷平與Paul Bishop伉儷一同線上參與,對於其中一幅畫「千處祈求千處現」以菩薩攜帶不同的行李箱來應眾生需求。佛教藝術創作的空間與想像力也不應該被框框限制住。每個人都有佛心,具有佛性,因此每個人觀想的的佛境界不同,所呈現出的佛教藝術創作也就充滿活力。Paul Bishop說,藝術家非常有創意,使佛像更現代以反映當今的觀點。

「我們都是人、都是佛,在畫裡看到了人生選擇,看到了成佛的修行。」佛光人陳詩美分享,每一幅畫都展現了她承先啟後的思想境界,每一幅畫都連貫了生活與佛法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我是佛」的箴言,在畫筆下淋漓盡致的展現。

12345678910第1 / 61頁
追蹤我們